国产三级免费观看_成人18免费入口_日本国产精品视频_成年在线播放小视频

搜索 收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 理論研究 > 理論熱點

建構中國自主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

時間:2022-07-18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云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痹谡軐W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我國生態領域形成的哲學社會科學思想和成果作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內容之一,作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最大增量之一。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一項重要任務是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建構中國自主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

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目標。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創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指明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也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明確了目標導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既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對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的超越。建構中國自主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需要深入研究和闡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內涵和外延,講清楚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相比具有哪些特征和優勢;深入研究和闡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人類文明形態演進過程中的歷史地位,對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哪些深遠意義,從而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有力學理支撐。

植根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生動實踐。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們黨提出的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概念和理論。在這個過程中,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作出了重大貢獻,也形成了不可比擬的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闡明生態興則文明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一系列重要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為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行動指南,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注入豐富時代內涵、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建構中國自主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必須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加強對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在深刻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方面,在深入研究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理念和發展理念方面延展邏輯進路、拓展理論深度、形成自主范式,以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決策參考。

以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為支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明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實踐提供有力理論支撐?!苯ㄔO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構中國自主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需要以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為理論基礎和支點,著力建設中國特有的生態文明知識和經驗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伴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生態文明領域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不斷建立健全。在學科體系建設方面,著力完善基礎學科,大力發展優勢重點學科,生態哲學、生態經濟學、生態美學等交叉學科蓬勃發展。在學術體系建設方面,涌現出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生態文明研究原創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在話語體系建設方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等一系列富有原創性、彰顯中國特色的標識性話語理念深入人心,我國生態文明領域研究的國際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同時也應看到,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建構中國自主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當前,我國生態文明領域研究原創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增強,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仍滯后于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還存在知識分散化、碎片化的問題。建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需要從理論范式、路徑選擇、指標體系等多維度發力,既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規律作出系統化學理闡釋,又努力提煉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的原創成果,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張緒梅 高林

執行編輯:柏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