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學習實踐|安徽:這些“硬核成果”,照亮我們的生活
時間:2023-01-01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汪永安 羅曉宇 鹿嘉惠
創新活力涌流,一批“含金量”十足的科技成果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薄凹涌鞂嵤﹦撔买寗影l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闭驹谛碌钠瘘c上,安徽科技創新吹響新的前進號角。
11月8日,一批科技人員和組織獲省政府科學技術獎勵表彰,一項項“含金量”十足的獲獎科技成果,彰顯安徽強勁的科創勢頭。我們為潛心耕耘的科學家精神點贊,為累累碩果歡呼,也梳理一批硬核科技成果,看看它們離你我的生活有多遠?一項項新生的“科技引擎”,將以怎樣的方式引領未來發展、照亮民生幸福?
攀登科技制高點
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為人造太陽EAST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的升級改造做收尾工作,即將開啟新一輪物理實驗。徐旻昊 攝
11月9日,記者現場目睹具有“人造太陽”之稱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備受震撼。裝置運行時,內部溫度可達上億攝氏度??墒侨绾尉_測量這樣不可思議的高溫呢?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臧慶介紹,該院與合肥工業大學合作,突破多項技術的國際封鎖,重點解決了高頻高能近紅外激光光源研發、納秒級時間尺度分光探測和強雜散光抑制等關鍵技術難題,成功研制出綜合指標達國際前沿水平的EAST高時空分辨高精度湯姆遜散射診斷系統。湯姆遜散射診斷是托卡馬克聚變研究中最為重要的診斷手段之一,具有精度高、可同時提供絕對電子溫度與密度值、適用范圍廣和診斷本身復雜性強等特點。
項目組成功競得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診斷集成等大型國際項目,相關技術在強輻照環境下的光學設計及加工等領域得到推廣應用,近三年已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約4.2億元,五年內累計市場效益將超過10億元?!跋嚓P的研制和加工經驗,已經拓展到了國內其他聚變裝置研究中,下一階段我們將努力提高診斷的時間和空間分辨率,為前沿物理研究提供更好的數據。”臧慶說。
在國際戰略博弈中,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堅實的基礎研究支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這是發展的“命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頭。
高鐵網絡承載萬千百姓的幸福出行。如何保障超軼絕塵的“中國速度”,尤其是在雷電多發等極端天氣下?由合肥工業大學、中鐵電氣化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全面攻克關鍵技術,項目成果在3.8萬公里高鐵信號系統得到應用,占比99%,使近年因雷擊致列車停運時間減少75%。2016年后新建高鐵接觸網中全部采用這項成果,既有8000公里正線線路實施了防雷改造,雷擊跳閘率降低80%以上。安徽高鐵運營里程2297公里,處于多雷區,應用項目成果,近三年實現直接效益約8.7億元。
輸送距離長、容量大、損耗小的特高壓直流輸電系統,是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華東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攻關的科研項目成果,在安徽、上海、浙江、江蘇等特高壓工程中成功應用,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直流偏磁預測、精準計算及其治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我國直流偏磁技術確立了國際領先地位,提升了中國技術國際話語權,推動了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大規模工程應用,成為技術輸出、產品出口在“一帶一路”上成功落地的重要科技工程。
支撐綠色發展
助力產業升級
面向未來培育新動能,打造一個個大型產業集群,才能托起一個地區發展的經濟能級和居民收入,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近年來,合肥市加速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十四五”末,將具備汽車產能約300萬輛,實現產值約6500億元。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是電池。由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攻克鋰離子電池高安全性電解質關鍵技術,研制出高安全性磷酸鐵鋰動力電池、三元動力電池、磷酸鐵鋰儲能電池等產品。目前,項目新建成年產8000噸鋰離子電池高安全性電解質生產線,規劃建立年產10萬噸電解質生產線,帶動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治理大氣污染,離不開對空氣質量和大氣污染源的實時精準監測。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師范大學,歷經十年攻關,創建了溫室氣體“地—空—天”全方位超分辨空間外差光譜儀應用系統,整體性能指標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11月9日,記者在合肥科學島見到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副所長熊偉,他興奮地告訴記者:“目前,我們的項目成果已應用于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五號衛星)、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高光譜觀測衛星)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實現了對溫室氣體的全球衛星遙感探測?!贝隧棾晒钛a了我國相關技術領域空白,我國“碳中和”監測與有效治理、空氣質量監測、全球氣候變化等研究,多了一項重要技術支撐。
太陽能發電日益成為重要的清潔能源,但光伏發電的核心部件“大功率組串光伏逆變技術及裝備”的關鍵技術一直由國外巨頭控制。由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業大學研發建立的高效、高功率密度、電網適應性強的大功率組串逆變器設計體系,有效突破了國外巨頭封鎖。
“我們研制的100kW—225kW系列化組串光伏逆變器,技術指標世界領先?!表椖拷M成員、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監徐君介紹,該項目成果引領了國內外大功率組串式光伏逆變器技術發展,全面推動了我國及全球光伏平價上網。2020年,陽光電源光伏逆變器全球市場占有率居第一。
農業科技創新
助力鄉村振興
強農興農,科技先行。如何利用科技為土地增產、農業增效,助力鄉村振興?安徽省科研人員一直為之不懈努力。
由安徽農業大學與安徽省抱兒鐘秀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完成的項目,率先解析了黃茶品質形成機理?!包S大茶具有顯著的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學校和相關公司合作,開發了系列健康功能性茶葉產品,實現規?;a,實現黃茶產業‘量效同增’?!卑不辙r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宛曉春介紹,該技術推廣至六安、安慶、合肥以及浙江等地30多家企業,主產區六安市2020年黃茶產量與產值分別為2012年的5.89倍和13.94倍,農民每畝茶園年增收2000元至2500元。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江淮稻—麥傳統生產中普遍存在溫光資源分配不合理、利用不充分等難題,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與揚州大學等單位多年來連續攻關,創建、應用了江淮稻—麥周年豐產高效抗逆栽培技術模式并成功應用;開發使用新型農機和栽培物化產品,實現節能降耗、提質增效;建立“互聯網+”型稻麥作物生產智能管理決策系統及技術服務平臺;成果近3年在皖、蘇、豫等地推廣應用4601.9萬畝,增產糧食317.46萬噸,合計增加經濟效益117.26億元。
更多創新成果
增進百姓福祉
更多科技創新成果正廣泛運用于解決健康、環境等關乎人民福祉的領域,讓更多群眾共享創新科技的民生紅利。
“安徽省中藥質量標準體系的構建和應用”項目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牽頭,聯合4家科研單位和企業,從中藥材—飲片—中成藥3個方面系統構建了安徽省中藥質量標準體系。截至目前,該項目共建立國家標準、地方標準176個,克服了安徽省中藥產業“標準缺失、標準落后、標準不可控”的技術短板,全面提升了安徽省中藥材、中藥飲片及中成藥的品質。
近年來,胰腺癌發病率居高不下?!耙驗橐认侔┰缙诓灰装l現,普遍確診晚,致死率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省立醫院)醫技片主任兼影像科主任呂維富帶領團隊,歷經10余年科研攻關,創建晚期胰腺癌一體化介入綜合診療體系,有效提高腫瘤早期診斷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創立的新技術方法提高了療效。經過12年臨床驗證,該技術已在國內67家三甲醫院推廣,覆蓋全國21個省市,累計治療7000余例患者,患者生存質量顯著提高。
“傳統腹腔鏡系統由顯示系統、信息處理系統等組件組成,各組件線纜連接繁雜,手術準備時間長,術中限制了手術者的移動范圍,增加污染術區和引發火災等隱患。此外,目前國內95%的腹腔鏡系統為進口設備,設備龐大,價格昂貴,不利于在基層醫院和急救等特殊條件下使用,傳統的腔鏡設備也不具備信息化功能?!卑不蔗t科大學梁朝朝教授和他的項目組經過多年攻關,攻克多項關鍵技術難題,在國際上率先研發出醫療級無線智能超高清腔鏡系統,實現了腔鏡系統從有線到無線、體積從大到小、智能化水平由弱到強的突破,為醫院節約大量腔鏡設備采購資金,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該項目先后應用于上海長征醫院、安醫大一附院等30余家各級醫院以及多家國外醫療機構 。
“城市垃圾焚燒后產生有害氣體,會污染環境,殘渣如果不作無害化處理,也會再產生二次污染?!焙戏使I大學邢獻軍教授和他的項目組創新設計了城市生活垃圾預處理系統,發明了自維持高溫清潔燃燒關鍵技術與裝備,極大降低了垃圾焚燒帶來的污染,還可產生電能。相關技術填補了國內城市生活垃圾預處理和高效清潔燃燒的技術空白,應用在合肥、阜陽等多個城市,呵護潔凈空氣。
如何有效處理城鎮污水廠尾水,關系城市水質安全。安徽工業大學王育來教授聯合同濟大學、合肥市排水管理辦公室共同鉆研,研發了城市尾水品質提升及回用、城市面源污染物收集與處理、受損水體水質強化凈化與生態功能恢復等核心技術,構建了完整的城市尾水補水河道強化凈化與生態修復關鍵技術體系?!绊椖砍晒糜诤戏省ⅠR鞍山、蕪湖等城市水環境治理工程中,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環境質量和生態景觀。”王育來說。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