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學習實踐|安徽: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時間:2023-01-01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
報告摘要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
安徽實踐
“聆聽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后,我激動不已,感慨萬分,覺得未來的日子更有奔頭了。”10月16日上午,在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井楠村,村民王幫龍與大伙一起集中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后激動地說。
王幫龍居住的井楠村,2019年被確定為試點村,采取“農戶+村集體+社會資本”模式,率先啟動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房的盤活利用。幾年來,先后盤活利用47戶村民宅基地,退出的宅基地及房屋由村集體統一租賃給井楠文旅公司進行改造,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餐飲民宿、文化體驗等新產業新業態。
“自從村里發展鄉村旅游以來,給我們提供了幾十個就業崗位,也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大伙都成了受益者,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王幫龍表示。
近年來,安徽省突出抓好農村承包地改革,總結天長市、旌德縣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經驗,實施阜陽市潁東區、六安市裕安區、明光市第二批試點。截至去年底,安徽省耕地流轉面積4225萬畝,流轉率達53.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以上。安徽省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戶達13.5萬戶,300畝以上的達2.06萬戶。
各地積極探索承包地“三權”實現方式。健全承包地集體所有權有效行使機制,依法賦予農民集體防止和糾正長期撂荒承包地等行為的權利。完善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建立與不動產統一登記有序銜接機制。順應進城落戶農民的意愿,探索農戶承包地依法自愿有償退出機制。適應規模經營發展的需要,探索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融資擔保辦法。
在農村宅基地改革上,2020年,安徽省確定長豐縣、肥西縣、淮北市杜集區等18縣(市、區)首批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省級試點示范,2021年新增廣德市、郎溪縣、南陵縣、含山縣、蕪湖市繁昌區5個縣(市、區)開展省級試點示范。2022年,結合推行“兩強一增”行動,在安徽省全面推進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
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改善了農村環境,推動了城鄉融合發展。截至目前,安徽省共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1512.4萬平方米,閑置住宅1.3萬幢,吸納社會資本35.5億元,帶動農民就業1.9萬戶,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4.3億元,涉及9.7萬戶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3.1億元。
基層聲音
滁州市南譙區委副書記陳厚兵:南譙區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決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以實現全域宅改為目標,通過“產業+置業+就業”的發展模式帶動村集體以入股、合作、租賃等方式參與宅基地改革等產業項目,不斷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權益。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