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级免费观看_成人18免费入口_日本国产精品视频_成年在线播放小视频

搜索 收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 專題聚焦 > 專題聚焦-文章

理論解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加強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

時間:2023-03-03 來源:《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與實踐》專刊 作者:懷進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①;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②;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③。2022年1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文章《譜寫新時代中國憲法實踐新篇章——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40周年》強調,要以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40周年為契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強化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推動憲法實施,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保障;要完善憲法宣傳教育工作格局,深化憲法宣誓、憲法紀念、國家象征和標志等制度的教育功能,推動憲法宣傳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這些重大論斷,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布局中突出法治保障的深邃思考,指明了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為加強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教育系統有2.9億在校學生,加強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關系法治中國建設的進程,責任重大,至關重要。我們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深入開展憲法法治教育,引導青少年從小掌握憲法法律知識、樹立憲法法律意識、養成尊法守法習慣。

一、新時代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的重大意義

加強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內在要求。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各項風險挑戰,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贏得了舉世矚目、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

作為世界最大的執政黨,領導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如何更好把14億多中國人民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個始終需要高度重視的重大課題。在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出臺前,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現在要團結全國人民,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和應當團結的力量,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這個憲法就是為這個目的而寫的。”⑤我國憲法凝聚著黨帶領人民百年奮斗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堅持以黨的指導思想為國家指導思想。2018年修改憲法,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序言,確立為國家指導思想,將“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寫入總綱第一條。我國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地位,并通過國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一系列設計與安排,為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提供了法治保障。這是我國憲法最顯著的特征,也是我國憲法得到全面貫徹實施的根本保證。讓億萬學生從小學習憲法法律知識、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的理念,有利于引導廣大青少年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⑥的重大論斷,不斷增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加強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保障。法治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全面依法治國進行專章論述、專門部署,提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視,凸顯了法治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之所以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同我們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全面依法治國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的基本經驗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向前推進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經驗告訴我們,國際國內環境越是復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要重視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越要重視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

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據,是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最高法律規范。⑦我國憲法明確了國家根本任務和奮斗目標。學習貫徹憲法,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按照“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一憲法確定的國家根本任務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讓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展現更強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青少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主力軍、生力軍。深入開展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是推動憲法實施成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的重要途徑,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內容。

加強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單列專章、一體部署,放在高質量發展任務之后,凸顯了教育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同時,憲法把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上升為法律規范,提出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律的強制力來強化道德作用、確保道德底線,引導全社會崇德向善,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加強憲法法治教育,培育學生的契約精神和規則意識,讓他們理解平等、自愿、公平、誠信等法治原則,養成遇事找法的行為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有利于引導廣大青少年深入體會法律法規蘊含的道德內涵,更好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作為日常學習生活的基本遵循。

二、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取得扎實進展和積極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少年法治教育,明確提出“普法工作要緊跟時代,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⑧。教育系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開拓思路、豐富內容、創新形式,推動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始終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組織編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編寫大中小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指南和讀本的重要內容,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納入法學專業必修課,鑄牢學生成長成才的法治思想基礎。修訂頒布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道德與法治等相關課程標準,體現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和要求。注重以良法善治傳導正確的價值導向,推動憲法法治教育與歷史、國情和行為養成教育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們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推動形成層次遞進、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教學體系。堅持以憲法教育為核心內容,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將憲法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過程各環節。會同司法部、全國普法辦發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明確不同學段法治教育的目標、內容和要求,推動大中小學法治課程有機銜接。及時將新修訂憲法內容納入課程、教材和課堂教學,在語文、歷史、地理等課程中推進全學科滲透、多學科協同。優化課程體系,義務教育階段設立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統編統用《道德與法治》教材,在六年級上冊和八年級下冊設置法治教育專冊;修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設置了法治教學模塊;中職和高校開設了法律基礎課程,并將法治教育納入中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把學生遵紀守法表現記入綜合素質檔案,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實施“中小學法治教育名師培育工程”,把法治內容納入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不斷提升法治課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和全體教師的法治素養。依托高校力量設立一批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深入開展青少年普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創新憲法法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針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遵循憲法法治教育規律,每年組織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通過網絡學習、主題演講等方式,在教育系統營造學習憲法的濃厚氛圍。2022年,參與憲法網絡學習的學生超過76億人次,經過學習測評產生了1.6億多名初步掌握憲法知識的“憲法衛士”。在國家憲法日前后舉辦教育系統“憲法晨讀”活動,已形成了良好傳統,成為教育系統學習宣傳憲法的亮麗品牌。設立專門面向青少年學生的專業化、公益性普法網絡平臺——全國青少年普法網,開發了5120分鐘的培訓課程、121集微視頻和若干多媒體課件,為中小學師生學習法治知識提供多方位支持和幫助。目前,全國青少年普法網已覆蓋32個省級教育單位、490個地市級教育單位,注冊學校20萬余所,注冊學生人數1.78億。深化法治實踐教育,印發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意見,統籌社會資源開展參與式、互動式、體驗式法治實踐教育。完善法治副校長制度,通過以案釋法、以案普法等途徑,協助學校開展法治教育、學生保護、安全管理、依法治理等工作,引導學生養成法治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三、推動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邁上新臺階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黨的二十大對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系統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相統一,抓住青少年這個重點群體,抓住憲法教材建設等重點載體,抓住學校這個重點陣地,持續深入開展憲法宣傳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沒有哪一項事業像教育這樣影響甚至決定著接班人問題,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學校教育,納入高校法治理論學科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組織修訂法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習近平法治思想公共選修課。推動憲法類教材編寫與修訂,繼續深入開展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系列活動,持續開展國家憲法日教育系統“憲法晨讀”等活動,推動憲法學習常態化長效化。

著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深入開展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必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要牢牢抓住教師隊伍建設這一關鍵,鼓勵支持師范院校法學院(系)培養更多更專業的法治教育師資后備力量,推動高等院校在師范、法學專業培養方案中增加法學、教育學原理等相關內容,推動地方開展教師全員法治培訓。提升法治課教師專業教學能力,加強教學行為指導和規范,推廣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方法,加大情景模擬、案例教學等方法應用。加大學科融入法治教育力度,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法治教育資源,將法治教育納入中小學課后服務范圍,讓法治教育潤物無聲、浸潤心靈。

深入開展“互聯網+”法治教育。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進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強調“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⑨。對于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教育實現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必然選擇。要認真落實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決策部署,積極推進青少年普法平臺與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對接與試用。建立健全普法數字資源開發機制,通過遴選、開發、共享、購買等多種形式,推動建立標準規范、內容豐富、動態調整、互通共享的普法資源管理體系。推動建設法治教育教學資源庫,探索建立法治教育教學支持系統,提供更多更好的法治教育在線精品課程和案例素材庫,努力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的中小學法治課教學新模式。

不斷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格局。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關心支持。教育系統將深入開展法治實踐教育,完善相關組織保障機制,將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納入社會實踐大課堂。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推動學校加強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等單位合作交流,做好正面法治宣傳引導,共同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建設,努力產出更多高質量研究成果。推進學校主要負責人普法,研究制訂各級各類學校主要負責人應知應會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等知識要點,加強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更好地提升學校依法治理能力。密切家校合作,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好家長在憲法法治教育中言傳身教、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

踏上新征程,加強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教育系統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心懷“國之大者”,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提升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的質量和水平,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教育系統蔚然成風,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系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