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级免费观看_成人18免费入口_日本国产精品视频_成年在线播放小视频

搜索 收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 理論宣講 > 基層宣講集萃

六安 :讓“凝固的歷史”說話 讓“耀眼的紅色”發(fā)光

時間:2024-09-30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陸紅軒

111.png

每年重大節(jié)日,六安市中小學生都會紀念革命先烈,繼承紅色基因。

222.png

前往六安市紅色景點研學的游客絡繹不絕。

333.png

湯家匯鎮(zhèn)十萬劇場紅色劇目《立夏》演出現場。

444.png

六安與上海合辦的“紅漫大別山”展覽吸引了大量觀眾。

555.png

蒼松翠柏掩映下的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園。

666.png

中國紅色微電影盛典已經在六安連續(xù)舉辦七屆,成為六安市宣傳紅色文化的一張名片。

777.png

游客們體驗紅色主題密室項目《紅夜》。

888.png

矗立在六安市中心的《燎原》雕塑,展示了老區(qū)紅色底蘊。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7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皖西大地上發(fā)生了歷史巨變、取得了輝煌成就。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qū),紅色是六安最鮮明的文化底色。近年來,六安市持續(xù)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傳承力度,在紅色資源保護方面先行先試,探索了不少新路子,賡續(xù)“紅色血脈”、擦亮“紅色品牌”、塑造“文化之魂”,讓紅色資源動起來、活起來、用起來。如今,老區(qū)的革命遺址“活”了,紅色記憶“亮”了,紅色文化在青少年中“火”了。

加強對口合作

讓紅色資源“動起來”

仲秋時節(jié),地處江淮腹地的舒城縣干汊河鎮(zhèn),金黃的稻浪隨風翻滾,稻菽豐稔、瓜果飄香。游客在一處灰磚青瓦的院落,推開一扇記憶的大門,似在聆聽歷史的回響。這里是中國共產黨杰出的情報工作者胡底烈士的紀念館。

“2023年10月份,胡底革命烈士紀念館提標升級項目啟動,這是上海市與六安市對口合作支持舒城縣的首個項目。”舒城縣胡底革命烈士紀念館館長周圣明說,此項目的實施對弘揚紅色文化,共建、共享、共同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庫,開展紅色教育培訓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胡底是具有傳奇色彩的“紅色特工”,1905年出生于舒城縣干汊河鎮(zhèn)洪宕村,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以電影演員身份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秘密從事革命工作。胡底和錢壯飛、李克農一起,被譽為“龍?zhí)度堋薄:琢沂考o念館是安徽省國家安全教育基地,這次對胡底革命烈士紀念館進行提標升級,項目總投資1550萬元,其中上海市與六安市對口合作項目資金700萬元,縣級財政資金850萬元。

2024年4月,胡底烈士紀念館提升后正式面向社會開放。截至目前,社會各界人士參觀胡底烈士紀念館累計達5000人次。提標升級后的胡底烈士紀念館,將打造成集國家安全教育實踐示范基地、隱蔽戰(zhàn)線革命文化體驗基地、六安紅色基因傳承研學基地等為一體的“網紅”打卡地。

目前六安擁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86處(340點);革命遺址遺跡533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3處、省級12處、市級46處。借助與上海對口合作機遇,六安市強化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持續(xù)推進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皖西烈士陵園悼念廣場、許繼慎紀念館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作。建立革命文物基本名錄和紅色旅游資源數據庫,聘用文物保護員170多人,全力保障重點文物、革命文物安全。整合各類資金1億多元,實施安徽省抗日民眾總動員委員會舊址修繕、紅28軍重建會議舊址陳列布展等革命文物保護提升工程70項。

文旅融合賦能

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初時不明劇中意,再看已是劇中人。8月3日,安徽首家紅色主題密室項目《紅夜》正式對外開放。

“這種體驗很有意思!仿佛穿越歷史之門,親身體會那段激蕩歷史背后的革命熱情。”前來打卡的游客連連稱贊。

紅色主題密室《紅夜》位于霍山縣諸佛庵鎮(zhèn)畫家村。“諸佛庵民團起義,在皖西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拉開了六霍起義的序幕,對于霍山成為當時的安徽省紅色區(qū)域中心具有重要意義。”霍山縣諸佛庵鎮(zhèn)黨委副書記陳晨說,在充分還原歷史的基礎上,打破傳統紅色題材體驗的觀演關系,創(chuàng)新性地引入“穿越劇場”“紅色機關解謎”“RPG演繹跑團”等互動方式,以實景沉浸的方式,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融入主題密室,向參與者傳播“正能量”和“主旋律”。

讓游客“穿越時代、化身英雄、完成任務”,與革命先輩隔空對話,這種沉浸式紅色體驗項目在六安的很多紅色小鎮(zhèn)上演。

金寨縣紅旅小鎮(zhèn)湯家匯“十萬劇場”打造了全省首部沉浸式、元宇宙、年輕化紅色演藝戲劇《立夏》,開發(fā)了黨建VR體驗劇目《星火相傳》。劇場建設有一系列全景數智型的主題氛圍場景,玩家通過換服裝、扮演角色、領取任務等,與二十多名演員NPC一起回到1929年立夏節(jié)之季的金剛臺下,體驗里應外合的熱血起義。《立夏》通過文旅深度融合和演繹,用沉浸、互動的形式讓場景“發(fā)聲”、讓歷史“說話”、讓參與者“表達”,起到了讓紅色故事“活”起來的效果。《立夏》入選省文旅廳“數字文旅創(chuàng)新實踐十佳案例”“全國文化元宇宙特色案例”。

六安市依托景區(qū)創(chuàng)新開發(fā)沉浸式紅色演藝產品,融合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新業(yè)態(tài)、新技術、新場景、新消費的沉浸式體驗和數字文旅元宇宙方式更受市場,特別深受年輕消費群體歡迎,增強了觀眾的情感認同和參與感,不斷增強文化產品的表現力、傳播力和感染力。

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

讓紅色資源“火起來”

如何更好地講好紅色故事、傳承弘揚好紅色文化?“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研究闡釋、提煉轉化、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讓紅色資源‘火’起來。”六安市委講師團團長、市紅色資源保護利用中心主任孫煒說,六安市通過組建紅源宣講團,深化紅色巡回宣講,編寫黨史教育讀本、紅色兒童繪本,編排紅色大劇小戲,推進紅色文化進校園等方式,把紅色資源變成紅色書籍,把紅色書籍變成紅色故事,把紅色故事變成紅色視頻,持續(xù)推動紅色文化在青少年中傳播。

8月26日,“紅漫大別山——上海、六安紅色文化文物展”在中共一大紀念館專題展廳開幕,展出約60件珍貴文物史料。展覽以六安紅色歷史為主線,重點展現上海與六安之間革命思想傳播和黨組織建設的過程,深度回顧大別山區(qū)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全國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紅色記憶,講述一段波瀾壯闊而又熠熠生輝的六安革命史,展現上海、六安兩地星火相承之誼。

展覽現場還專門從當年紅二十五軍與紅二十八軍合編的地方——金寨縣湯家匯鎮(zhèn)豹跡巖村精心挑選了部分石材,這些來自大別山的山石,跨越山水,來到上海,被別致地運用到主題展廳和氛圍設計中,讓觀眾感受到大別山的獨特氣息。同時,展覽還特意搜集展示了六安地區(qū)的軍歌、民歌等素材,為廣大觀眾提供視覺、聽覺、觸覺的多維觀展體驗。

同一時間,紀錄片《一脈相承山海情》在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行開機儀式。該片深入挖掘滬皋兩地的歷史聯系和紅色淵源,通過對兩地各個歷史時期相關聯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紅色資源的梳理講述,再現滬皋兩地人文相通,革命先驅、勞動英模的戰(zhàn)斗、生活、奮斗,表現當下滬皋兩地對口合作的各種成果。

近日,第七屆中國紅色微電影盛典在合肥舉行了啟動儀式。中國紅色微電影盛典自2017年落戶六安以來,已連續(xù)成功舉辦六屆,累計征集紅色微電影、短視頻作品1.1萬余部,推優(yōu)展映作品450多部,在全國范圍掀起了紅色微電影的創(chuàng)作熱潮。第七屆盛典活動面向全國征集微電影短視頻的基礎上,將于10月份在六安市隆重舉行推優(yōu)展映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成立75周年。

今年以來,六安搶抓與上海對口合作、長三角一體化和合六同城化等重大發(fā)展機遇,緊扣“高質量”和“一體化”兩個關鍵詞,從過去的“擔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思考今天的“作為”,讓珍貴的“紅色寶藏”成為城市精神之源、信仰之基,為紅色精神賡續(xù)之路注入新使命,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書寫老區(qū)振興發(fā)展的嶄新篇章。




責任編輯:馬    靜

執(zhí)行編輯:吳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