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馬鞍山:文藝搭臺接地氣 理論宣講入人心
時間:2025-05-09 來源: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黃筱敏 陶志堯 唐焱
4月24日晚,“大道之行 理論悅講”藝術宣講活動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委黨校翠螺報告廳拉開帷幕。此次宣講作品由市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市新聞傳媒中心和市委講師團共同打造,旨在將理論宣講與藝術形式相結合,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
創新形式 讓理論“宣”出特色
“行大道,得民心,利天下。何謂‘大道’?‘大道’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當宣講人諶璐洪亮的聲音響起,燈光漸亮,現場觀眾的目光聚焦舞臺,一場將黨的創新理論與視聽藝術巧妙融合的宣講正式啟幕。
“‘大道之行 理論悅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圍繞‘問道’‘尋道’‘行道’‘弘道’四個篇章,運用精心打磨的藝術化音視頻作品,創新性地將理論宣講與藝術呈現有機結合起來,生動再現中國共產黨人踐行理想信念、謀求民族復興的恢宏歷程,講述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的生動實踐,激勵全市干部群眾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馬鞍山新篇章。”市委講師團的蔣虹告訴記者。
現場,音樂、燈光與影像渾然天成,歷史畫卷隨光影徐徐展開,宣講人諶璐引領著觀眾穿越時空,感受共產黨人踐行理想信念的壯闊歷程,見證馬鞍山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中踏出的每一個堅實腳印。
臺上精彩的藝術呈現,離不開幕后創作團隊的辛勤付出和精心籌劃。經過長達半年的精心打磨,宣講成品歷經四次推倒重來,數十次大改,創作團隊以“工匠精神”鑄就了這場思想盛宴。
“從腳本的起承轉合到光影的轉場節奏,從總書記原聲的精準嵌入到與馬鞍山本土元素的有機融合,舞臺上的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匠心與智慧。”作為幕后創作者之一的諶璐,回憶起作品的創作歷程,感慨萬千。
“把理論知識和文藝作品相結合,采用藝術搭臺、理論宣講的方式,讓干部群眾容易接受,愿意聽、主動學,用獨特的藝術宣講形式讓黨的理論、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改進內容和呈現形式,讓宣講更加生動、更具感染力。”諶璐說。
引發共鳴 把精神“講”入人心
講者深入淺出,聽者入腦入心。伴隨著音樂聲與宣講詞,觀眾仿佛置身于歷史的長河,與那些偉大的奮斗者們并肩前行。一個多小時的宣講過程中,有的舉起手機記錄,有的拿筆寫下感悟。當《終達所愿》的激昂旋律響起,現場響起熱烈掌聲,不少人眼眶濕潤。
“語言親切、質樸、自然,內容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視聽藝術與理論的交融,讓我們真切體悟到民族復興之路的艱辛與榮光。”市國防動員辦綜合保障科科長孫婧觀演后深有感觸。
“他們中有的是為國家建設奉獻一生的科學家,有的是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優秀共產黨員,還有的是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普通勞動者,他們的故事讓我感受到尋道、行道的不易與偉大。”市經開區黨群工作部科員余曉遇認為,中國青年正處在一個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應該有無比堅定的奮進動力,要以紅色血脈為滋養,腳踏實地筑造自己的夢想,走好自己的人生“大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學以致用、用以促學,聆聽宣講的過程也成為大家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過程。含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機關工委書記趙書競表示,今后將在工作中牢牢把握機關黨建職責定位,在深化“四強”黨支部建設和“四好”黨員選樹上持續用力,不斷提升為民惠企服務質量,以高質量機關黨建促進高質量發展。
“此次理論宣講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共鳴與價值引領的藝術。”作為一名新時代理論宣講者,含山縣委講師團工作人員王立崗說,會把這份“大道精神”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干擔當,在“問道”中深化認知,在“尋道”中不斷探索,在“行道”中淬煉本領,在“弘道”中講好馬鞍山的改革發展故事。
責任編輯:馬 靜
執行編輯:吳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