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滁州:600余名大中小學生同上一堂音樂思政課
時間:2025-10-27 來源: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劉娟 張晶晶
近日,滁州學院、滁州市第五中學、滁州市紫薇小學600余名師生代表齊聚滁州學院,同上一堂“堅定文化自信 守護非遺根脈”音樂思政課。本次活動由滁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主辦,滁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滁州學院音樂與教育學院、共青團滁州學院委員會聯合承辦。
本次音樂思政課以“堅定文化自信 守護非遺根脈”為主題,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楊宇凡擔任主講人,12個扎根滁州本土文化土壤、兼具藝術性與思想性的節目,以保護傳承鳳陽花鼓非遺藝術為主線,帶給在座師生一場非遺與思政交融的文化盛宴。

歌舞《花鼓·源》以靈動的舞姿與清亮的唱腔,溯源滁州花鼓這一國家級非遺的藝術基因;戲歌聯唱《身背著花鼓手兒提著鑼》《打花鼓》《花鼓女》《鳳陽歌》,將傳統戲曲與民歌融合,串聯起不同劇種對“花鼓”文化的詮釋;《又唱花鼓》《鳳陽隨想》《柳韻頌改革》《新編鳳陽歌》等節目,或用女聲獨唱重溫經典,或借器樂合奏、柳琴說唱、無伴奏合唱創新表達,讓鳳陽花鼓、鳳陽民歌等地方非遺在當代旋律中煥發新生;舞蹈《姑娘十八一朵花》以優美舞姿展現了鳳陽花鼓女的幸福生活;舞蹈《小崗村民喜事多》、配樂講述《唱起花鼓向未來》等節目以多種藝術形式描繪村民幸福生活的生動場景;獨唱《春風十萬里》以激昂的歌聲歌頌新時代的美好生活;舞蹈《有鳳來儀》以美輪美奐的肢體語言詮釋鳳陽花鼓的歷史變遷;歌舞《烽火》以激昂的旋律致敬偉大抗戰史詩,將家國情懷、時代精神融入藝術表達,展現“思政”內核。

本堂思政課以“音樂+思政+非遺”模式,打造沉浸式學習場景,讓思政課既入耳入腦入心,又共情共鳴共振。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這堂“音樂思政課”不僅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而且體會到了“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強化了“守護非遺根脈”的責任擔當。

滁州市紫薇小學徐子嫻同學說,“這堂音樂思政課太有趣了!動聽的民歌、精彩的花鼓戲,讓我第一次感受到非遺就在身邊,我的心里仿佛點燃了一顆小火苗。將來,我也要學一門手藝,守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根脈。”

滁州市第五中學陳明娜同學說,“鳳陽花鼓已經傳承了600多年,今天我們一同領略了鳳陽花鼓的魅力。作為中學生,我以前沒有很好地了解這一非遺藝術,但這堂沉浸式的音樂思政課將鳳陽花鼓藝術生動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大大震撼了我,讓我真切感受到了鳳陽花鼓藝術的精彩與魅力。我們要更好地賡續中華傳統非遺藝術。”
滁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2024級審計學專業李皖豫同學說,“很幸運能夠作為大學生代表站在舞臺上現場交流互動,用指尖感受了鳳陽花鼓的魅力,手中的花鼓不單單是樂器,更是文化,傳遞的不僅僅是音樂,更是自信,親手觸摸后更能明白這種從心底迸發的文化自豪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接好非遺的傳承接力棒,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非遺的價值,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守護非遺根脈。”
責任編輯:馬 靜
執行編輯:吳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