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當涂:以品牌宣講實現法治服務轉型升級
時間:2025-11-04 來源: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陳帥帥 何菁菁
近年來,安徽省當涂縣司法局以“響當當”理論宣講品牌為抓手,聚焦群眾法治需求,創新開展“送法進農村”活動。通過構建“入戶+專題+故事+品牌”四位一體宣講體系,實現法治宣講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型升級,讓生硬的法律條文變為鮮活的生活指南,讓法治精神真正融入百姓日常、扎根鄉村土壤。
敲門送法:把“法律課堂”搬進農家院
“大爺,您看這條贍養條款,就是專門保障咱們老年人權益的,以后遇到問題就知道咋維權了!”在江心鄉金馬村,當涂縣司法所工作人員正與大爺大媽們圍坐在一起,用當涂方言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關于贍養糾紛的條款。這樣的“敲門送法”行動,已累計走進800余戶農家院落,宣講員們攜帶民法典、反電詐等普法宣傳冊,針對農村老人、婦女等重點群體,講解婚姻家庭、財產繼承、反詐防騙等法律知識。用“聽得懂、記得住”的家常話,打通法治服務“最后一米”。

“這樣的法律講得實在,沒那么多彎彎繞,我們老百姓能聽明白!”村民們的認可,是對宣講成效的充分肯定。截至目前,該局已收集解決村民法律咨詢360余件,成功調解宅基地糾紛、贍養矛盾等127起,真正實現“法律條款變生活指南”。
此外,當涂縣還結合“憲法宣傳周”活動,以“憲法進企業”為主題,走進安徽奧克斯智能電氣、安徽佳藝休閑用品等企業開展憲法法律知識宣傳,結合企業實際運營案例,深入解讀憲法中與企業息息相關的關鍵條款,助力企業在法治軌道上穩健前行。
專題講座:讓“法治答案”對接群眾急難愁盼
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當涂主場活動現場,除了豐收的喜悅,還有法治服務的溫暖。當涂縣司法局聯合縣農業農村局開展了“守護法治鄉村 共建和諧家園”主題普法活動,讓法治力量與豐收喜悅同頻共振。活動中,工作人員主動向參與豐收節的農戶、商戶宣講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等內容,并結合土地流轉、鄰里糾紛、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涉農高頻需求,用“家常話”普及法律知識。同時,通過以案釋法形式,現場解答“宅基地確權”“涉農補貼申領”等農戶關切問題,讓法律條文從“紙上”落到“實處”。

在烏溪鎮七房村文化禮堂,一場以“守好錢袋子 護好安居夢”為主題的法治講座座無虛席。司法行政人員聯合法律專家,圍繞村民關心的農民工欠薪維權、宅基地確權等熱點問題,采用“案例教學+互動問答”模式進行深度解析。每場講座特設的“你問我答”環節,已現場解答村民提出的“遭遇欠薪如何取證”“土地邊界爭議如何調解”等具體問題240余個。據統計,系列專題講座已開展18場,直接受益群眾超4500人次,真正做到“群眾有需求,講座有回應”。
法治故事:用“身邊事”講透“身邊法”
“大家知道嗎?咱們村之前有戶人家因為宅基地邊界吵得不可開交,最后靠啥解決的?靠法律!”護河鎮村頭的老槐樹下,“響當當法治故事會”如期開講,宣講團成員正將鄰里矛盾調解、土地流轉爭議等典型案例,改編成《三尺巷的新故事》《贍養風波》等法治小故事。通過“法律明白人”現場演繹,配合司法所工作人員以案釋法,既解“法結”又化“心結”。
在江心鄉故事會現場,一起因不服限期拆除決定而提起行政復議的村民,以當事人身份分享了自己的經歷:“當初我不懂法,覺得拆房子不合理,后來通過司法所工作人員的講解,才明白自己的行為違法了……”樸實的講述,就像村民茶余飯后聊身邊事,既有信服力又有趣味性,更易口口相傳。這種“講身邊事、學身邊法”的宣講形式,已成功化解潛在矛盾糾紛89起,成為鄉村治理的“潤滑劑”。

如今,“響當當”不僅是一個法治宣講品牌,更是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法治鄉村建設長效機制。目前,當涂縣已構建起“線上+線下”融合的立體化宣講矩陣,培育“法律明白人”等基層法治宣講骨干800余人,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宣講網絡。接下來,該縣將拓展宣講內容至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新領域,運用“云端普法”等數字化手段,讓法治服務更便捷、更精準,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堅實法治保障,讓法治春風吹遍江南水鄉的每個角落。
責任編輯:馬 靜
執行編輯:吳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