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安徽合肥:聽!蜀山兒女踐行的文明“密碼”
時間:2025-11-19 來源: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曹敏 汪漪
初冬暖陽聚蜀山,理論清音潤心田。“我很驕傲,我做的小事溫暖了別人;我也很幸福,別人的事跡感染了我。”11月14日,“合肥市蜀山區文明實踐宣講交流活動”在安徽醫科大學啟動,經過遴選,當日,來自蜀山區各鎮街、開發區及文明實踐聯盟成員單位的21組優秀宣講員交流互鑒。他們圍繞科學理論、黨的政策、核心價值觀、文化生活、移風易俗、優秀傳統文化等方向,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文明是什么?是優秀傳承,是朝氣蓬勃,是無私奉獻,是奮勇爭先,蜀山兒女有千萬種答案,每一種都在以實干共同踐行。

聲聲入心
他們一直是追光者
讓文明閃耀,讓實踐生根。11月14日,合肥市蜀山區文明實踐宣講交流系列活動啟幕,宣講員們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文明實踐理論宣講“活”起來、“動”起來、“暖”起來,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經過前期動員遴選,當天共有21組優秀宣講員登臺宣講,他們既有來自全國文明單位的先進代表,也有榮獲各級“好人”稱號的道德楷模,朗誦、歌唱、小品齊上陣,氣氛活躍,聲聲入心,給觀眾與評委帶來一個又一個驚喜。
光,可能是溫暖,是燈塔;可能是孩子眼中的求知光芒,也可能是醫務工作者的仁愛之火。
在宣講中,合肥普瑞眼科醫院客服部主任李煜曉以《以光之名,傳遞時代溫暖》為題,講述了身邊的“追光者”。從“明眸格桑花”到“明眸雪蓮花”,一群來自蜀山區的醫生跨越海拔四千米的險峻,在高原上為9000多名藏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的孩子們進行眼健康檢查。
4年來,醫療隊踏遍合肥的大街小巷和偏遠鄉村,為200多名孩子完成眼疾手術,為5000多名孩子免費送去眼鏡。
李煜曉不是專業醫生,但見證并參與了追光之旅。曾有5名少數民族孩子來合肥接受免費眼部手術。“當時是我接待照顧的,孩子們手術很成功,重見光明時家長特別激動,我也很激動。”李煜曉說,孩子們看到了光明,也見識到了平原城市的風貌。“可以說,醫務工作者的仁愛之光,為孩子帶來了光明的人生。”
微光匯聚
一枝一葉總關情
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守初心。當日宣講的選手,不少是社區工作者以及物業工作者。他們發掘社區居民的故事,歌頌平凡的偉大;他們了解居民所思所需,把“急難愁盼”扛在肩上,營造和諧友善的文明氛圍。
李倩倩是一名物業工作者,同時還是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物業不僅僅是負責維護打掃衛生修水管,它連接千家萬戶,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支點。”在宣講中,她以小區里一件件生活瑣事,詮釋物業服務對“民生至上”的實踐;一場跨越十年的生命約定,她捐獻的造血干細胞,拯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這是一份“生命至上”的奉獻擔當。
“后來我收到了一封匿名感謝信,我的心情和患者一樣欣喜。我的一個善舉,帶來的是一個家庭的圓滿。”李倩倩認為,“每一個微笑、每一場幫扶,每一次解憂,都是文明的注腳。”
宣講員孟霞是蜀山區三里庵街道竹蔭里社區黨委書記,也是一名“合肥好人”。她以一首《竹蔭里之歌》唱出了文明在社區的落地生根。這首歌寫到了社區的優美環境、文化生活的豐富,以及對“一老一小”的關愛。用黃梅調作曲,人人都能傳唱。
“人群弱勢幫扶他,空巢孤寡常探望”,這句歌詞里藏的是竹蔭里的規矩。2024年冬天,居民杜阿姨摔傷了腿,對門小夏兩口子成了老人的“腿”,小夏為老人做熱乎飯菜,愛人小王是護士,定期給杜阿姨換藥。
“這首歌是80多歲的居民潘老創作的,唱的是他眼里的社區。”孟霞認為,社區居民為社區創作的歌曲,正是文明在基層實踐的體現,“好人就在身邊,好人精神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里。”
追求高遠
溫暖是奮斗的底色
人生的追求,在于高遠。“95后”青年韓景輝曾在央視的鏡頭前,堅定地說:“我想當一名勞動模范。”韓景輝是合肥合燃華潤燃氣有限公司高壓輸配管網運行工班長,他要當勞模的勇氣從何而來?在當日的宣講中,來自合肥合燃華潤燃氣有限公司的項傳兵以同事們的實際行動,解答了這一份青春的高遠追求。
“‘不管有多難,只要你肯說’,這是全國勞模徐輝的工作準則,也是同事們的準則。”韓景輝分享了勞模精神在該公司的傳承,為了守護萬家煙火,韓景輝已有7個春節沒有回家過年。“個人夢想與社會需求、國家發展緊密結合,才能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急事、難事、煩心事”,確保每一分冷暖都能精準送達。“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只要用戶有需求,我們總能如約而至。”宣講員李運開是合肥熱電集團包河服務所副所長,也是一名“合肥好人”。在宣講中,他以視頻再現搶修現場。在工作之余,李運開長期參加助學活動、定期義務獻血。
“對于我來說,只是‘擼起袖子’的小事,可能就解決了別人的一個大難題。”李運開認為,不論什么年齡,都是奮斗的年齡,“用‘熱’和‘愛’守護每一份‘冬暖夏涼’,讓‘溫暖’成為城市的堅實底色。”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郵區中心李星宇以《是“信使”也是“戰士”》宣講了同事張旻的事跡。張旻是合肥郵區中心郵車駕駛員,手握方向盤二十余載,堅守“不找任何借口,保證每車郵件安全準時運達”的承諾,把“小我”融入“大我”的赤誠里。
這一個個俯身躬行的背影,是平凡崗位上無數守護者的縮影,是文明蜀山的“密碼”。
文明之美
涵養蜀山善德肌理
文明是什么?是優秀傳承,是移風易俗,是朝氣蓬勃,是無私奉獻,是奮勇爭先,蜀山兒女有千萬種答案,每一種都在以實干共同踐行。
從“門外漢”到“百事通”,直至站上行業之巔,宣講員王開庫是安徽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特高壓工程項目經理,他以自身的奮進歷程,闡述對踐行文明的理解:學習、實干。
投身電網建設一線27年,王開庫看圖紙、裝設備,鍛煉基本功,在惡劣的環境下,他創新研發一項項成果,為千家萬戶送上光明,帶隊完成了以±1100kV古泉換流站為代表的百余座變電站、七座特高壓換流站工程建設管理和檢修工作,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有朗誦,有歌曲,還有小品演繹。宣講員王笑是安徽安泰達律師事務所的一名律師,三位同事助力演繹了一場“彩禮之難”作為宣講的開頭。“彩禮本是傳統婚俗中承載祝福與誠意的禮儀象征,但現在變味的‘天價彩禮’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也讓青年男女承受了巨大物質壓力。”王笑介紹,近兩年,在其代理的案件中,彩禮糾紛占比不斷增大。
王笑以“倡導文明婚嫁新風”作為宣講主題,將法律與社會價值觀融合,引導大家摒棄陳規舊習,參與到文明新風建設中。“希望能推動樹立‘重感情、輕財物’的婚戀觀,這既是對個人幸福的守護,也是對社會和諧的貢獻。”
煙火氣里的民生,最撫凡人心。煙火氣里的文明,深植于城市肌理。每一個平凡的堅守與向善的選擇,匯聚成蜀山這座城區幸福和諧的底色。本次宣講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優秀獎11名。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實踐需要新聲音。本次區級的評選既是展示的舞臺,也是新征程的起點。”蜀山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獲得一至三等獎的10組宣講員將和省市理論宣講專家組成流動宣講小分隊,將深入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面向基層開展巡回宣講,讓優質的理論食糧、文化大餐惠及更多基層居民。
責任編輯:馬 靜
執行編輯:吳誠誠